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第八章 智慧的工具



喚醒內心,或心靈的心智是項無止境的過程,促使心智更加敏銳、專注、活力、細緻和精煉,將它結合到無限的愛,它的宇宙背景。

卡比爾赫爾明斯基《活在當下》(KABIR HELMINSKI, Living Presence

 

迄今為止,喚醒內心的所有敘述,聽起來有點像那些陳義過高,不可企及的理想,無人能及。然而實際上,僅僅是陳義過高;還是相當可行的。你甚至可以說我們為此而生,因為唯有內心覺醒,我們才能真正地在宇宙中實現我們的目的,並在天主彰顯的宏偉舞蹈中翩翩起舞。覺醒是有意向的。但它不是自私或自我膨脹。而且,周遭有不少協助,無論是心靈傳統的工具,還是當代活靈活現的導師和手冊。


卡比爾‎‎赫爾明斯基‎‎在本章前言中直截了當地描述了這項任務。我喜歡他這段話,因為它有很多把手:我們可以從許多直接、實用的地方開始。其實當中最重要莫過於將內心輕描淡寫成「心靈的心智」。內心向來難以捉麼;試圖駕馭往往也會激起幻想和渴望,反過來又強化了小我或‎‎自我。然而,藉由更多的關注和聚焦,平衡和臣服的「思維」修練,我們提供環境條件,使內心能夠開始自發地回應「無窮的愛,它的宇宙背景」。那麼,情感不再是小我混亂的渴望和需求,而是良心真實的激蕩。智慧教導說,如果我們心智心靈化後,內心就隨之而來。

本書一再強調完成這項任務的具體措施。‎‎‎這些是我在本書各個地方所描述的「智慧的工具」。它們是我們在鷹島所採用的工具,實際上是智慧學府的基本功,無論它是以何種形式出現。回顧其中的某些工具,讓我們藉機目睹本書最後所涵蓋的基礎,我希望這會鼓勵大家制定好自己內心覺醒的策略。我不可能列出智慧所有的功法和套路(那會是一本書,或好幾本書),但我至少可以為內心覺醒任務標示出一些要訣。‎‎你會發現本書後面有更多這些套路相關資源和支援的資訊。


考慮到這一點,讓我們仔細研究智慧的基礎「課程」。

 

臨在


首先,隨時得記得三個認知中心。這是一切的試金石。正如在第三章中珍霍普「回家罷!回家罷!」那樣淒美地提醒我們:「找到你腳的落腳之處/按照你自己的路徑回家」。內心之路從腳踏實地開始,安穩地又認真地臨在。要記得「沉睡」在智慧術語中是指僅有一個中心在運作。對大多數的西方人來說,這個過度使用的中心是心智。我們思潮翻滾得像那些隨風搖曳的綠色舊窗簾!強迫性思維、白日夢、憂心煩惱、和回憶,帶我們脫離當下和現實。讓自己「回家」通常就像邀請其它兩個中心回到遊戲那樣簡單,藉著類似溫柔地呼吸吐納或腳踏實地。


智慧養成的大背景下,本篤修會靈修所強調祈禱與工作ora et labora)是帶來一天平衡與和諧的好方法,並確保三個中心通通受到鍛鍊。如果內心感受的平衡是你的目標,那麼每天刻意花點時間做些簡單的勞動是個好主意。倒不一定要耗盡體力,只要有節奏就有幫助。疊衣物、切切菜、採摘樹葉和修剪室內植物都是接觸你周遭底氣和內心的既簡單又趣味的方法。

然而,這些都無濟於事,除非你是有意識地鍛練。再次!這指的是三中心的認知。不要只有動作、白日夢或者沉湎在意見的交流上。正如珍霍普喜歡說「請完全住在你的居所」,完全臨在所做的事情上。這種關注就像西北風吹走我們所滿足的煙霧意識。

 

默想


默想是最古老、最大眾的功法,也是最基本的。默想直接的目的是打破你心智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專橫。長期且宏偉的目的則是不靠任何思維就能把你彈射進存有(Being)的直接經驗,讓內心首次實際有真正強烈的內在感受。


默想最好從師而學,而不是來自略讀。默想有許多流派和類型,各自有自己的方法和短期目標,如果你想要大雜燴的話,這些指示倒會令人困惑。找到手邊可用的資源,如果這套路為你有效,就要堅持到底;所有的默想途徑都殊途同歸。

我練習歸心祈禱,特別覺得契合,因為它是喚醒內心最直接和有效的知名方法,完全在潛意識內塑造臣服。

默想要多久才夠呢?同樣,眾說紛紜,但大多數建議每天至少兩次,每次廿到卅分鐘。馬拉松式(如進階的歸心祈禱和佛教的攝心sesshins‎‎,一天默想五個小時或更多)應該保留給特殊場合,而且每天超過兩小時的任何規律默想,都應受到經驗豐富的心靈指導的監督。談到默想‎‎,多並不意味著好事。默想的目的不是讓你暫停在漫長的另類意識狀態中,而是處在穩固的覺醒,以便能夠完全有意識並且臨在日常生活中。當這個目標實現時,默想基本上達成任務。然而,因為天性會回到睡眠(三缺一),每天適度的規律默想可讓你與內在泉源保持親近。

 

吟誦

吟誦是全世界所有心靈傳統的核心,是蠻有道理的。默想在靜默中進行,吟唱則在聲音中實踐:它喚醒情感中心,並調幅到愛與朝拜的頻率,同時更以天主奧秘的「食糧」飽飫身軀。還記得法國隱修院那群隱修士嗎?的確是靠額我略聖詠的「食糧」恢復健康的。吟誦對喚醒和凈化內心極為有效,它超越我們個人激情的扭曲,使我們經驗天主激情的力量和深奧。

在基督徒的傳統中,吟誦總是以聖詠為主,這項美好的傳統甚至可延續到自己家中,即使你自認並沒有唱歌天分。簡單來說,吟唱只是將頁面所看到的歌詞發出聲音。打開你聖經上的聖詠(或使用當代任何精彩翻譯),深呼吸,開始唱!單音就夠。不要害羞或在意你聲音的好壞;相反,只需感受自己氣息和音調的美妙。所有心靈傳統都同意,天主根源藉這兩項元素產生造物界,而這兩項元素就在你身上!以奧妙的方式,你真實的聲音,無論大小,高低,豪放或保留,與你的真我息息相關;而且只要你學會自然地唱出,毫無偽裝或刻意,你美麗的獨特活力就會閃耀發光。

當然,吟誦無疑是團體最具威力的一種活動。基督徒傳統中,泰澤‎‎吟誦是過去幾十年最好用的新資源之一‎‎。我在第七章中提過它是智慧稱為「客觀藝術」的奇異例子:成形領域產生新的藝術形式,因為我們時代和場所深切地需要它。相較複雜難唱和特殊訓練訴求的額我略聖詠,‎‎泰澤‎‎吟誦則相對簡單、易於記憶,近乎奇蹟地能以天主的溫暖攪動內心。泰澤‎‎吟誦的歌本和錄音隨處可見,正如到處看到「‎‎泰澤‎‎風格」的聚會和祈禱,因為不只是個人,世界各地的教會都發現自己被攪動和更新。

我的朋友林恩鮑曼(Lynn Bauman)發起的另一項吟誦資源也值得一提。它被稱為《存在之歌》,近似古典東方和近東的唱腔風格,覆誦一短句或是單字(「上主之名)」,邀請即興和音,並升高強度和狂喜。團體很容易就學會收錄原始彙編的CD吟誦錄音,然而這項邀請顯然是以自己的編曲來演出。一旦你內心認可,並且學會最基本的技巧,新的吟誦就油然而生。

 

聖經誦禱


我們在第八章花了不少篇幅探討聖經誦禱,這是本篤修會最佳的心靈智慧工具,用來培養洞見想像力。所有這些套路,在某些方面來說,誦禱是最簡單和最自然的起手式。儘管團體誦禱流行在默觀祈禱的圈子中,過去它主要是(現在仍是)個人的操練,它相當適合家庭場所和彈性的時刻表。你只需要找個安靜的閱讀角落,或許花上不被打斷的整整十五分鐘(只要你有時間和靈感要祈禱,當然可以做更長的練習)。

誦禱中,你認真地讀簡短的經文。當然,第一個挑戰就是要決定那一篇。你當然可以隨意翻開聖經,從你的落點開始,但大多數人喜歡有些系統。我的老師是一位隱修士,就從《創世記》開始,按部就班翻閱聖經,每次兩三節。我遇見他時,大約是在他進入隱修生活的四十年後,他已經唸過第五輪了。然而,這位很不尋常,意志堅定的探索者,面對得花上6個月或更漲時間來閱讀舊約《肋未記》無休止的洗潔禮,也毫不卻步!針對特定經書,例如《福音書》的一部採用同樣友善、溫和的方法,並從這裡開始。

另一種令人相當滿意的方法就是採用熟悉的每日《讀經選集》。許多主流的基督徒教會(羅馬天主教、聖公會、路德宗,有時還有衛理公會、長老會和聯合教會)為主日和平日禮儀和讀經訂定了一套標準。你能買到這些廉價的出版品或從教會機構獲得讀經本,而且現在,當然,更可線上閱讀。

一旦擬定了策略,就這樣進行:

1.      靜靜地坐著,盡可能緩慢大聲地讀出所選的段落。這樣,讓自己注意看似吸引你的一句話,一短語,甚至單字。你或許想靜坐一會兒,然後再讀一遍。

2.      靜靜地讓你的機能(你的理智、想像、記憶或情緒)開始針對這段經文。每次都將有不同的經驗。有時這段經文會觸發生活的聯想,或者刺激你,或者迷惑你,甚至讓你生氣。你設法找出原因。或者,如果想起某種文字遊戲或者被觸動,甚至讀經像似劇本,你投入其中某位角色。例如,當你讀到浪子的比喻,你會發現自己認同哥哥,弟弟,或在兩者間交替。再次,問為什麼?這種美妙的方式讓你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聖經經文對話
然而,這不是聖經的「研究」。不用找學術評論和詞彙索引(至少不在誦禱時)。它講究的是相遇:你與聖經的「心心相印」。

3.      如果出現這種「心心相印」,要把這些感情塑造成祈禱(無論說出或沒說出),順其自然。坐著陪這些情感,讓字詞浮現,甚至讓眼淚奪眶而出。如果沒有這些強烈的感受,不用假裝或強迫它們。順勢而為。

4.      花幾分鐘時間安靜默想,放下所有的想法和感受並且只是「休憩主懷」,這是隱修院對默觀最原初的理解,。


正如你會看到的,流程本身相當流暢,可以按照時間的多寡去延長或縮短。如果只有幾分鐘,就做第一步,已足夠了;其實效果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多。那些你大聲唸出和刻意接觸的經文會整天在潛意識中共鳴,悄悄地且巧妙地轉變你所注意的事情和你整天的工作進度。

事實上,這就是誦禱背後的基本理論。與其說隱修士們「聆聽」聖經,倒不如說「消化」聖經,而且在心靈世界,「你吃什麼就像甚麼」要比在物質世界中還要貼切。如果你想要有趣的實驗,試試花一週十五或廿分鐘的頌禱替代晨間新聞和聊天節目。在那週末,看看你是否能發現你是如何認識世界,或是世界如何認識你的任何差異。

 

臣服


吟誦、默想和勞動服務都是動作,臣服卻是基本態度。這意味著它在所有的事物當中,是一切的根源。沒有它,所有心靈修練只是外在的熱心神功。有了它,即使看來不像心靈的事物,實際上也因而心靈化。臣服是路徑,也許是唯一的路徑,‎‎赫爾明斯基(Helminski)認為是達成「將心靈結合到它的宇宙背景,無限的愛」的最後和最重要任務的唯一路徑。


我在第六章時建議臣服的功法最為簡單,又直接了當的版本就是內心無所事事。任何套路立馬將自己投入小我的不斷渴望、需要和堅持,這立即遮蔽你的心。保持內心的開放、溫柔,甚至面臨威脅和逆勢,會立即連結上你內心的整個認知光譜。‎‎赫爾明斯基‎‎寫道,臣服總是「積極地接受比我們更偉大的智慧」,[1] 而且在那框架下,我們會完全融合天主的動力。你甚至會說臣服是內心的覺醒,因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與心靈修練大多數情況一樣,最好從小事著手。當代心靈導師埃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建議修練臣服的最佳場所,可從雜貨店排隊等候開始!在那裡,如果你可警覺到,你已經可以體驗到所有臣服的基本配置:一來你感到緊迫、限制、忐忑不安;再來你隱約知道如何沉浸在當下,尋找空位,甚至對內在的否定和肯定樂在其中,如果你想這樣看它的話。這兩部分是臣服的基本成分;一旦你學會如何面對這些較小的、沒有攸關生命的情況,你會發現即便情況變得更加艱難,它們依舊存在,仍然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運作。懷著柔軟去接受,總是立即連結上你的內心,然後天主的智慧就能開始運作。

天主的慈悲也能夠開始運作,因為一旦你內心變得溫柔和平靜,那些生動的特質將流向他人,成為自發的治癒和喜悅。例如,在購物排隊等待時,我意識當下和臣服時,我不單單自己能夠從煙霧中覺醒,還能與周遭的人分享那覺醒的微風。或許我還會注意到我前面的人,輕鬆愉快地看著她清空超載的購物車,她也會放鬆。我們甚至還可對話!

 

小組和教師

毫無疑問,這些都有用,而且是旅程某些階段不可或缺的。古德吉夫(Gurdjieff)常說:「沒有團體,甚麼也不可能」。與他人合作,尤其是和那些比自己更富經驗的人,大大增加了轉念的能量,真誠和誠實也都是如此。2 一些心靈修練,像內觀或昆達里尼/拙火能量的功法(捲曲在脊柱底部天生的生命能量),唯有在老手「加持(hands on)」和團隊的支援下傳授,所以我在這裡省略它們。

按照我所說的,我下面的說法會令人疑惑和矛盾,然而實際上,確實如此,它是使你真正達到那裡目的唯一真理。儘管看起來令人嚮往,但你不需要先找修道院、老師、甚至小組才開始。你可以從自己所擁有的開始,我們每人都擁有一天廿四小時。在你自己的時空中,任何生活處境,你只要決定花時間去覺醒。我認得心靈最清醒的密爾沃基的家庭主婦,她在五年前下定決心,如果耶穌能治癒人,天哪,她也想效尤!她熱衷學習祂轉變能量的源頭,使她走上智慧傳統,而且她的強烈渴望持續不斷。隨著時間的進展,她所需要的書、老師和小組都成為她的道路。要知道這種覺醒是有意識的。為了讓宇宙正常運作,人類需要內心的成長。就只要內在的是和接納。一旦你樂意要做,你所需要的都會出現。而且你將能夠認出它來。


當然,這就是本書開始和結束的核心。沒有「內心眼睛」覺醒的識別和分辨,不會發生任何事。沒錯,你會在「新時代」雜誌發現許多團體和媒體寵兒的大師以及暢銷書中許諾立即開釋的大型廣告。至於修習智慧功夫的傳統作法,團體和老師總是難尋,而且老師攆走準弟子,甚至好幾次,司空見慣不足為奇。找到加入小組的方法總是洞察力和勇氣的考驗,沒有這兩項特質,即使有最偉大的老師們,也無法受教智慧。這些特質最終必須體現在你自己身上,出自內心的渴望和真誠。沒人能給你這些。另一方面,一旦它們在你身上成形,就無人能奪走。


所以沒有糟糕的起點。只要敞開心扉並提問,相信恩寵的到來。盡你所能。並注意下一步。不管它怎樣引導你,你內心會知道回家的路。




[1] Helminski, Living Presence, p. 65.




智慧傳統的導師:耶穌(辛西亞.布爾喬司鐸)

一 、 智慧導師 本週( 2019 年元月 13 日至 18 日)將由行動與默觀中心( 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 )的核心成員,聖公會的辛西亞.布爾喬司鐸( Cynthia Bourgeault ),以她對古代智慧傳統的精湛認識,...